古往今來,人們出於對水晶這種玉石的珍愛,曾賦予它一串極富美感的雅稱。一個古稱,一則典故,一種美譽,一段異趣。
水晶,中國最古老的稱法叫水玉,意謂似水之玉,又說是「千年之冰所化」。唐代詩人溫庭筠《題李處士幽居》寫道:「水玉簪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水玉一詞最早頻繁出於《山海經》:「又東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東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中多水玉」。司馬相如《上林賦》曰:「水玉磊河」。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瑩如水,其堅如玉」的質地。
《山海經》中,水晶又被稱作水碧:「又南三百里,日耿山,無草木,多水碧」,郭璞註:「亦水玉類」。這種稱謂常被文人所引用,晉代郭景純《璞江賦》道:「瑰,水碧潛」。水晶又有人稱它叫玉瑛。《符瑞圖》載:「美石似玉,水精謂之玉瑛也。」
水晶為何稱為水精?《廣雅》有巧解:「水之精靈也」;李時珍則說:「瑩潔晶光,如水之精英」。細加考究,此稱還蘊含濃厚的宗教意味呢!水精一詞,最初見於佛書,後漢支曜翻譯的《具光明定意經》說:「其所行道,色如水精」。後來,在安世高翻譯的阿那邸化《七子經》中,水精被列為四大寶崑藏之一,支婁迦讖譯成的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稱,水精為七寶之一。
佛家弟子確信,水晶會閃射神奇的靈光,可普度眾生。於是水晶被尊崇為菩薩石。《談苑》說:「嘉州峨眉山有菩薩石,形六稜而銳首,色瑩而明澈,若泰山狼牙上饒水晶之類」。
《廣雅》稱水晶叫石英,色白如瑩者又叫白。為附的異形字。司馬相如《子虛賦》就有「雌黃白」之句。蘇林解釋:「白,白石英也」。
《庶物異名疏》中說:「水精出大秦國,一名黎難」。結晶完整的水晶晶體,就如參差交錯的馬齒,所以人們又叫它馬牙石。先民們最早用它研磨成眼鏡片,因而送它一個眼鏡石的綽號。
水晶有通稱,也有俗稱。廣州一帶稱水晶叫晶玉,又名魚腦凍;江蘇東海縣山民發現水晶會「竄火苗」,於是給它起個放光石的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