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水晶項鏈
由古老穿綴的項鏈水晶項鏈作為飾品有著久遠的歷史,最初是由項串逐步演變而來的。水晶項鏈究竟從哪一年問世,恐怕從文字記載上已無法考證了。
因為無論是從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內發現的由水晶礫石、狐齒連綴的項串來看,還是從意大利古裡馬魯提洞穴或從日本繩文時代的新石器文化遺址發現的用水晶石磨成齒形、穿成月牙形的項鏈來看,水晶項鏈的誕生,遠遠早於人類的文字歷史。
我國考古工作發現,水晶項鏈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那時已有了項鏈較為重要的部件棗墜子。江蘇新沂花廳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串飾,由2個琮形管、2個冠形佩、22顆圓錐形管,18顆鼓形水晶珠穿綴成一體,中間以長方形、琮形管隔,款式新穎,色彩亮麗。此後,水晶項鏈屢屢亮相。在陝縣上村嶺春秋時期的虢國墓穴中,曾發現由水晶、瑪瑙、玉石飾件綴成的串飾,佩於死者的頸項或腕部。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中除發現大量管珠、墜外,還有一些圓形、長方形、長條形、三角形及獸形串飾部件,質料多為紫晶;商代的串飾多由水晶、瑪瑙等質料的管、珠、環、璜等組合而成,琢磨細膩,華美堅實;漢代的玉項飾往往在串飾上加進了水晶、瑪瑙、玉蟬等。到了清代,水晶項鏈相當流行,連穿綴用線都十分考究,有天藍色、深紅色、黃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