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山神玉
「被明月兮佩寶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兩千年前的屈原做夢都想著腳踏祥雲遊覽崑崙。兩千年多年後的一個清晨,我們坐在北京吉普車上,帶著滿腦海崑崙山遠古的神話,踏上了尋訪神奇崑崙玉的旅程。
發脈於帕米爾高原的崑崙山,橫貫亞洲中部,勢如巨蟒,被譽為「亞洲脊柱」。崑崙山由新疆、西藏入青海、四川,在新疆、青海境內有3000多公里長,平均海拔5600米左右。
昆為高的意思,侖則有屈曲盤結的狀貌。崑崙是所有名山大川中最為神秘的地方,在古人的超凡想像裡它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隆起體塊。古書中或稱崑崙為墟、或稱為丘,它是「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這樣神奇的地方自然就會有諸神居住。最早的傳說是人面虎身、長著尾巴的神守護在那裡,以後就變成了美麗的女子——西王母。相傳她是崑崙山的仙主。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崑崙河源頭的黑海,這裡海拔4300米,氣象萬千,為道教崑崙宗派的發源地。
作為中國第一神山,千百年來崑崙山留下了無數美麗的傳說和難解之迷。
共工氏駕龍凌空,猛地撞向崑崙山(不周山)。一聲震天巨響,崑崙山攔腰折斷,山體轟然崩塌。天地發生巨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大地向東南塌陷。天空向西北傾倒,日月星辰都改變了位置……
上古的神話也許應驗了億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從大約4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以片麻巖、板岩和片麻狀花崗岩組成太古代地層到使亞洲發生褶皺、變質、斷裂的喜馬拉雅運動形成的新生代地層,地球內部經歷了多代地殼變化,產生了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石類。據當代科學考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地質板塊活動之劇烈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崑崙山與喜馬拉雅山交匯處也是兩大地質板塊交匯點。不斷的運動和撞擊,在板塊間巨大的擠壓力量和地底岩漿的共同作用下,一種神奇的礦物結構形成了,那就是神奇美妙、獨一無二的崑崙玉石。
采玉崑崙
北京吉普一路飛馳,目標就是海拔近5000米的崑崙山深處埋藏著寶玉的野牛溝和仙女峰。從格爾木來到納赤台清泉,海拔由2800米上升到近4000米。位於沙松烏山和博卡雷克塔格爾之間的崑崙泉,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我想這些來自崑崙深處的泉水肯定也來自崑崙玉的處所,撫摩過冰潔的玉身。
喝過甘冽的崑崙泉,我們就要跨越崑崙河深入著名的野牛溝崑崙玉礦開採點了。
這裡屬崑崙山脈東沿入青海部分,西距新疆若羌縣境300餘公里,與東崑崙沿線尤其是若羌、且末等地的地質構造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
一進入崑崙河谷地,極目處,莽莽崑崙,銀裝素裹,萬峰聳立。神聖的崑崙山曾經是那樣令我心馳神往,可當越野車長時間穿行於崑崙山間無窮無盡的荒灘戈壁時,它留給我的印象卻是連綿不絕和滿目荒涼,感覺猶如脫離人寰身處另外一個荒寂的星球,更難以想像晶瑩剔透的溫潤寶玉會出產於此。也許這就是崑崙的蒼莽大氣、雄渾深邈和變幻無窮的本色吧。
車子剛拐過一個河谷,荒原上突然刮起大風,風沙無孔不入地鑽進車裡,不一會,我們便都是滿身塵土。跳動的車窗外,一群藏羚羊在沙塵中露出驚恐的眼神,這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無人區。
野牛溝原生玉礦位於野牛溝的一處峰頂,海拔4500多米。對崑崙采玉人來說,這裡是一個充滿致命誘惑和未知的地方。野牛溝出產的白玉、清白玉、青玉,質地細潤、品種豐富、塊頭大,屬上等好料,與和田玉基本相同,不少還達到羊脂白玉的標準。特別是其翠綠色、煙灰、灰紫色品種在和田玉中都極為罕見。曾有一位浙江人在此開礦采玉,一夜發跡而成億萬富翁。誘人的消息飄蕩在高原上空,野牛溝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無數尋夢者的到來。
順著盤旋回曲的山道爬上開採點時,我們早已是氣喘吁吁。高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與巨大山體潔白的剖面在強烈的陽光下刺得我們難睜雙眼。石韞玉而山輝。傳說,玉埋於石,難為人識,但那溫潤的玉氣會在溫煦的陽光下升騰在空中。眼前神奇的白色營造著一種美玉生煙、撲朔迷離的錯覺,令人的思緒恍然若失,彷彿自己也已化身其中。
在高達百米的工作面上那些采玉工人與他們挖開的山體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從遠處看,他們猶如一粒粒細小的芝麻散落在石塊中間。望著那些細黑的移動著的人影,我突然覺得人類不但和大自然相比顯得渺小,有時面對自己創造的浩大工程也會產生無盡的慨歎:創造變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最終剩下的往往只有孤獨、渺小與茫然。
《詩經小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開採山石料在古代叫「攻玉」,也指開採山玉,即開採原生玉礦,但這要冒極大的風險。自古至今,有無數人為此傾家蕩產,損身殞命。在崑崙山野牛溝采玉的多是回民,他們來自青海、甘肅、寧夏等地貧窮的鄉村。小韓是他們中的一個小負責人,他帶領我一直下到礦底幾十米深的礦洞。
這個礦洞高、寬都只1米多點,我們只能一寸一寸匍匐著爬進洞中。沒進洞之前我想像玉石礦一定是連成一片的,洞裡肯定是四壁皆玉,光可鑒人。可我們一直爬到到洞底也沒看到一丁點玉的痕跡。爬出洞外,我想請小韓指點我拍攝一張原生玉礦脈的照片。望著高達百米的開採面,小韓扳弄著被石頭「啃」掉小拇指的左手默然地搖搖頭。他說在這開採一年多了,連他自己至今也未見到一處像樣的礦脈。
在來玉礦之前我想像采玉可能和開採大理石一樣,一采一大片,直到這時才知道想像是多麼無知可笑。首先玉礦不像別的礦石連片,而是斷斷續續地藏在石巖芯裡,礦脈真的如古詩所云如煙似霧、飄忽不定。偶爾露出的礦脈又被厚厚的岩石層包裹,每取一塊玉必須去掉大量的包在玉外的堅硬岩石。這就決定采玉人不但要付出十分艱辛的勞動,同時,還要有一雙識玉的慧眼,識別玉和石的不同。與玉相連的岩石叫玉石根,看來像玉卻是石,最難區分。取得不好,玉石俱碎,前功盡棄。
傳說崑崙山的神仙們把崑崙玉種在苗圃中,盡心呵護一千年就能泌出一滴玉膏,然而玉非常難種,常常眼看快成膏時卻忽然毀了,數百年的心血瞬間化為烏有。在我看來,崑崙山采玉人比那些種玉的神仙還要艱難。黃金有價玉無價,只有親眼看到那些浩大的工作面、極端艱苦的工作環境和他們到目前為止還幾乎是零的回報,我才知道得到一塊寶玉是何等的困難與艱辛。在野牛溝這個礦點,小韓他們幾十號人已經日夜不停地開採了一年多,投入資金累計上千萬元,還有數名采玉工人的生命永遠地留在了這裡,可至今還沒有開採到一塊玉料。難道冥冥之中真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執掌著命運?看到小韓無可奈何的眼神和黑漆漆的礦洞,我終於明白「賭玉」的殘酷與驚心動魄。
著名的野牛溝,沒有讓我們看一眼崑崙玉的本原狀態,甚至沒有給我拍攝一張出色照片的機會。像山上那些千辛萬苦的采玉人一樣,這次我們也無功而返。
神奇昆玉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對玉的定義一直模糊而唯心。
1863年,法國地質礦物學家德莫根據被英、法聯軍從中國掠去的大批傳到歐洲的清代乾隆玉器進行化學檢驗,發現中國玉材料主要有兩種:角閃石類和輝石類。角閃石類主要為產自崑崙山脈的崑崙山玉,另一種輝石類為以緬甸翡翠為主的緬甸玉。
從摩氏相對硬度差異上比較,崑崙玉硬度略低於翡翠,所以被稱為「軟玉」,翡翠則被稱為「硬玉」。自此,數千年來中國對玉的定義不清的狀況在地質學的涵義上得到界定:分佈於中國崑崙山脈和阿爾金山脈,由鎂質大理巖與中酸性岩漿接觸交代而形成的軟玉礦,與超基性巖無關,其成因不是區域變質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觸交代形成。
角閃石族礦物根據所屬晶系的不同,可分為斜方角閃石和單斜角閃石兩個亞族。單斜角閃石屬單斜晶系,主要有透閃石、陽起石、普通角閃石等。當玉石的主要成分為透閃石時,稱透閃石玉。研究表明崑崙玉的礦物成分以透閃石為主,含量一般在95%以上。這在世界上已經發現的軟玉中是非常獨特的。
2005年5月據新華社報道:地處崑崙山南麓的青海省格爾木市崑崙寶玉石有限責任公司礦區發現一塊重近9噸的崑崙玉石,這是目前有記錄的最大的崑崙玉巨石,堪稱「中國崑崙玉之王」。據專家介紹,系出名門的崑崙玉與和田玉同處於一個成礦帶上,崑崙山之東曰崑崙玉,山之北曰和田玉,兩者相距直線距離不過300公里,所以崑崙玉與和田玉在物質組合、產狀、結構構造特徵上基本相同,可謂大自然中的孿生同胞。有的晶瑩圓潤、純潔無暇、無裂紋、無雜質的上品崑崙玉,甚至還能超過和田玉。
青海崑崙玉質地細潤、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可分白玉、灰玉、青玉、白帶綠、糖包白等等。利用X射線粉晶衍射、電子探針等測試手段,對青海崑崙玉礦物、化學成分分析和顯微結構的觀察發現,其主要結構類型為:毛氈狀結構、顯微纖維-隱晶質結構、顯微纖維結構、顯微葉片狀-隱晶質結構、顯微葉片狀結構以及放射狀纖維結構。特別是崑崙玉「白加翠」,是其獨有的一個奇特品種。白中帶有碧綠的玉質顏色,紋理細膩獨特,色澤美麗豐富,讓人覺得神清氣爽,美不勝收。
青海玉產地就在傳說中的西王母瑤池附近。民間傳說崑崙玉還有著消災免禍的超自然力的非凡功效。
雖然這些傳說帶有一定的唯心迷信色彩,但經科學檢測,崑崙玉石中含有硒、鋅、銅、鈷、錳等多種微量元素。長期佩玉,對人的健康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逐步被人體吸收,保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確實能夠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東南大學生物工程系採用現代技術研究表明:人體本身會產生溫度場、磁場、電場,從而構成一個「生物信息場」。這個「生物信息場」產生的生物波與玉產生一種奇特的光電效應,這種光電效應可以使人「除中熱,解煩懣,潤心肺,助聲喉,滋毛髮,養五臟,安魂魄,疏血脈,明耳目」。
趙汝珍《古玉辨》「豈知此乃精神貫注之結果,並非無理性之言也。蓋古人視玉極重,佩之宛同載祖搬遷。其一舉一動,必特別小心。必視而後動,慮而後行。若是,則必少生是非,少遭意外。即偶遭意外,因心志有可靠之保護,必有意外之幸運。因之遂謂舊玉可以護身。」也就是說佩玉者視玉極重,所以精神極其專注,即使偶遭意外,可能會因為心志集中,而有意外之幸運。玉保平安,從精神層面考慮,作為一種信念它反映了人類追求美好的共同願望,若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加以科學分析確有一定的道理。
青海軟玉的出產可以說是1990年以來中國玉石市場上極具震動的一大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青海玉和新疆玉的產地問題已被淡化,因為,青海和新疆的界分僅僅是行政區劃而已。從寶石學的角度來看,青海軟玉的質量完全達到和田玉分級分類的公認標準,可以和出產於若羌、且末、喀什等地的新疆玉石一樣列入和田玉的範疇。1999年以來,青海軟玉白玉、青白玉的優質老坑料在市場得到普遍認可,加上資源日益稀少,優質青海白玉原料價格由1992年的每公斤5元,飛揚到目前每公斤數千元甚至上萬元。對此,許多人為沒有及早地認識青海軟玉、在其價位低廉之時錯失商機而抱憾。目前,青海軟玉由於文化和地理背景上的差異還遠遠沒有和田玉的輝煌顯貴,但在不遠的將來隨著資源的日益稀少,青海軟玉將會擁有更高的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