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晶祼石
水晶是自然界3000多種礦石中的一種,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晶體透明、常呈六稜體狀。自古以來備受人類寵愛,世界各國均列入寶石行列。
水晶的理化性質
1、硬度:為摩氏7,相當於鋼銼一般堅硬,這使得脆且易碎的黃玉、鑽石、歐泊石、祖母綠之類的寶石相形見絀。
2、解理:無。所謂解理是指礦物被打擊時,常沿一定方向有規則地裂開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質。根據解理的完全程度可以分為五類:極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無解理,水晶則屬於無解理。3、斷口:貝殼狀。斷口也叫破口。它是指礦物被打擊後只產生不規則的破裂,破裂面凹凸不平稱為斷口。根據斷口的形狀可分為:貝殼狀和鋸齒狀。
4、比重:水晶的比重為2.56-2.66克/立方厘米。同體積的水晶重量是同體積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塊狀變種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5、條痕:無色。礦物粉末的顏色叫條痕。它可以消除假色,減弱他色,保留自色,是比礦物的顏色更為可靠的鑒定特徵之一。
6、透明度:透明、半透明。礦物透光的程度叫透明度。水晶的透明標準為:光線透過厚度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圖像。如是底像不夠清楚,僅見輪廓,那便是半透明。7、光澤:玻璃光澤。光澤是指礦物表面對光的反射能力。觀察水晶的光澤,可用手握著它,以燈光或窗戶投射進來的光線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
8、折射率:水晶的折射率為1.544-1.553,幾乎不超出此範圍。折射率是指當光線由空氣中透入寶石晶體,並產生折射現象,其入射角正弦與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值.
9、水晶的熔點:水晶的熔點為1713攝氏度。
【水晶形成】
水晶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當溫度逐漸降低到573度的時候二氧化硅結晶成為水晶,天然水晶的形成都伴隨著強烈的地球運動。合成水晶是仿照天然水晶形成的環境條件使二氧化硅在高壓釜中結晶形成的。天然水晶與合成水晶的理化性質一樣。合成水井中沒有天然水晶那樣多的微量元素。
【水晶的用途】
水晶用途十分廣泛。水晶有壓電效應,可以製作石英諧振器,廣泛用應於電子、軍事等領域;水晶有記憶功能,硅片可以儲存大量信息,可以輸入也可以輸出,這就是電腦的心臟;水晶可以製作首飾、工藝禮品等等。
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水晶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
1:用水晶製成紫外線瞄準系統,能從漆黑夜空搜尋目標(米-28H直升機)
2: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潛艇神出鬼沒,法國軍隊萬分危機,郎之萬教授將水晶片接在交流電上,發出超生波,製成超聲波探測儀,可測得德國潛艇的精確位置,進而摧毀之。使得戰爭的天平傾向法國。3:用水晶製成嗅覺傳感器,可感知數萬種氣味,在防毒防火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4:侵朝戰爭中,美國每年耗用水晶150多噸。蘇聯衛國戰爭中,水晶供不應求,博物館中的水晶工藝品大量被用來切割製成軍工用品。
【水晶產地】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水晶,比如:巴西、烏拉圭、美國、南非、贊比亞、俄羅斯、中國、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中巴西水晶最有名。中國各地常有發現水晶的報道,江蘇、海南、四川、雲南、廣東、廣西、貴州、新疆、遼寧、湖北等地較多。其中江蘇省東海縣水晶質量最好。
早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已在阿斯旺附近開採水晶礦藏了。我國古人知道水晶產於地下,也藏於山中,宋代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中說:「政和間,伊陽太和山崩出水晶,以木匣貯進數百匣,據此自是石中所產」。我國更有水晶「南白北黑」的說法,《格古要論》載:「南方水晶白,北方水晶黑,信州水晶濁。」當然,真正搞清水晶的成因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分佈,還屬於現代人的功勞。我國已探明中低檔水晶礦床分佈在28個省、市、自治區的109處。除了上海、天津、寧夏未見報道外,幾乎各省區都有出產。但作為寶石原料開採的並不太多,主要分佈於江蘇、山東、廣西、廣東、青海、福建、海南、雲南、新疆等地。民間有「阿爾泰山七十二條溝,溝溝有寶」的說法。我國的茶晶產於新疆花崗偉晶巖中,最大的晶體達數十公斤。
該地區的奇台縣出產透明煙晶,聞名遐邇。海南《瓊州志》載:「水晶石有五色,清澈如冰梢月出。五指山盛產水晶,如拳、如杯、晶瑩圓徹。」海南水晶的形成時期屬於中生代的白堊紀,距今約有7000萬年。著名的羊角嶺水晶礦,水晶質優量多,主要產於同花崗閃長巖有關的矽崑長巖帶內。前不久,在河南平頂山境內發現儲量豐富的水晶礦,這裡的水晶礦藏屬低溫熱液石英脈型,水晶品種除無色透明外,尚有紫晶、茶晶和少量的黃晶。除此之外,福建政和縣出產無色透明水晶、茶晶;廣東雲浮縣出產無色透明水晶、煙晶;廣西凌雲縣出產無色透明水晶、茶晶;雲南富寧縣出產無色透明水晶、茶晶、煙晶。我國最出名的水晶采坑在哪裡?江蘇北部和山東東南部,面積數千平方公里範圍內,以東海縣為中心,盛產水晶,原生水晶礦脈主要產於元古界膠東東部各種片麻巖、變粒巖、少量片巖、透鏡狀的大理巖混合組成的岩層中。
有偉晶巖脈型、含長石石英脈型、石英脈型礦床,崑附近還有水晶砂礦。該區水晶一般無色,少許呈茶色、煙色、紫色等。原生礦呈短柱狀、長柱狀,砂礦為半稜角狀及半滾圓狀晶礫。晶體較大,一般粗5∼10厘米,重100∼400克;大水晶粗幾十厘米,長1米多,重幾百公斤乃至二三噸。缺陷主要為節瘤影響大,綿和氣泡多;但水晶儲量大,分佈廣,埋藏淺,民間易開採。水晶采坑遍佈神州,廣佈世界。巴西、美國、法國、日本、印度、越南、緬甸、意大利、土耳其、加拿大、前蘇聯、危地馬拉、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盛產水晶。
巴西是個水晶王國,其水晶儲量以及幾十年產量、出口量占世界總量的90%。水晶資源集中分佈在東南部的米納斯吉拉斯地區。北部的馬巴拉採到大量紫晶。贊比亞的喬馬附近及納米比亞北海岸的紫晶儲量頗大;60年代,贊比西河沿岸發現大量紫晶礦藏。中國古籍《事物紺珠》載:「紫水晶出林邑國」。林邑國即越南古稱。蒙古以茶晶為貴,故俗稱「蒙古茶(晶)」。阿爾卑斯山的水晶多得驚人,當地人可從巖壁上垂直採下,或從河底採取。小亞細亞的吉普羅斯,水晶遍地皆是,農民耕作時,可以輕而易舉揀到很多水晶。
由於水晶在地下多呈簇狀、塊狀、粒狀分佈,與岩石為伍,深藏不露,要把它「請」上來十分艱難。原始的採掘,打洞放炮,致使晶塊震碎破裂,粒度變小,內部產生大量裂紋,既派不上大用場,又降低了精美價值。目前,國內外一般都採用崑露天和巷道兩種方法挖掘。最普遍的是露天開採,礦工們採用鐵掀、鎬、鐵鍬挖掉表層泥石,然後自上而下修整出一塊塊平地,再用手工工具和汽錘修成台階,最後再自下而上,一級級地刨土,讓上層的土石落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現礦脈,便可採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