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錄>載:信州靈山腳下盛產水晶,當地老百姓熬不住窮苦,常成群結隊進山尋采水晶,用以換得銀兩,養家餬口。
朱彥才祖居靈山坳,原是殷實人粗,於是他這一輩家道中落下來。朱彥才見左鄰右舍都發了水晶財,於是動了心。這天,他獨自走在山間小道上,忽見一塊大石頭,光彩耀人,再仔細一瞧,啊,是塊大水晶!他頓時喜出望外,生怕這水晶被別人發現,忙揀了些樹呆、亂草將水晶嚴嚴實實蓋好,等到夜裡,招集了農夫、僕人二十多人搬運回家。四鄰聽到消息,紛紛湧上門觀看,當中有人願出六千貫買下這塊巨晶,朱彥才猶疑半晌,後來還是擺手拒絕了。
不久,臨安皇宮飾品匠聽到傳聞,欲以九千貫買下此石,朱彥才這才答應。不曾想到,窮困潦倒的朱氏一夜之間成了遠近聞名的「暴發戶」。
儘管今人無法探知這塊大水晶的來歷,更難確測得它的體積、重量,但從朱氏招喚二十多人搬運、又賣得九千貫的大價錢來看,這塊大水晶足以稱得上古代「水晶王」了。
特大水晶為什麼被珍視為稀世簾物?
據國內外地質專家考證,水晶主要生於石英脈中,含水晶「母液」。有水晶必有脈石英。水晶常生長在石英脈的洞中,稱晶洞。含水晶石英通常「一脈一洞」,單個晶洞生長的水晶就叫單晶。單晶一般重100-500克,幾公斤至十餘公斤的晶塊也較為常見。俗話說:「星星到處有,難得見月亮。」能夠形成有25億年以上的穩定成長髮育期,其概率是極其微小的。所以,那些深藏地下幾十億年的寶物的問世,無疑是為類驚人的發現。
解放後,我國曾出土三塊兩噸以上的水晶王,其中兩塊出現在江蘇東海縣鏡內。1958年,在該縣房山鄉柘塘村出土一塊高1.7米、重達3.5噸的特大天然水晶,被譽為萬金難得的無價國寶,後經過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批示,運抵北京,至今一直收藏在中國地質博物館。1994年,柘塘村農民又在當年水晶大王出土約1米的地方,挖出一塊重274公斤的水晶王「姊妹晶」。
近百年間,東海縣境內先後出土多塊大水晶。據地方志記載,清宣統元年(1909年),房山鄉的農民在後嶺開出一個大型原生水晶礦,挖出一塊大如碾盤的晶塊,當地惡霸企圖搶佔,遂與百姓發生衝突,打死群眾3人,傷10餘人。海州官府得知後,下令百姓禁挖,並派人將那塊大水晶送往南京勸業會參加展出,後來水晶下落不明,據說被日本人劫走了。另兩塊1995年春節前夕,牛山鄉曹林村挖出高約1.5米、重達1.99噸的大水晶。
在我國其它水晶產地,也相繼發現巨晶。
在海南省羊角嶺釆掘到一塊光軸長約0.9米、重達327.5公斤的巨大雙錐形晶體,現陳列於水晶博物館,供遊人觀賞。
四川省西部道孚縣水晶礦床中,發現數個巨晶,其中一個水晶單晶體長110厘米,直徑48厘米,重329公斤,局部有裂紋,後在北京博物館展出。樂山地區曾挖出長1.1米,厚0.3米的特長水晶。
廣東省五華縣農民在1985年挖出一塊100多厘米長的特級水晶。
透明無瑕的大塊晶體比較難得,堪稱世界最大的質地純淨的水晶,直徑21厘米,重107磅,現藏於美國華盛頓斯密森博物館。
問鼎世界水晶王寶座的是1976年馬達加斯加出土的一塊187噸重的綠柱石,長18米,直徑3.5米。在此之前的20世紀初,在巴西發現的一塊紫晶晶族,呈麵包狀,估計重達3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