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獨玉春秋

[日期:2010-02-17] 閱讀:

独玉戈(夏商)

独玉铲-安国遗址

古代采玉坑

中國是世界上開採利用玉石最早的國家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是人類玉石雕刻的發源地。中國古代先民識玉、愛玉、賞玉,並把它人格化為品德、禮儀、權力等的象徵,因此玉是中國古文明的標誌。

南陽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開採、雕刻、經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因而被譽為「玉石之鄉」。特別是以獨山玉為主的開採、雕刻,歷史久遠,技藝精湛,馳名中外,素有「東方藝術」之稱,在中國古玉業歷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一、   新石器時代

在人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裡,先民們出於本能最先利用各種岩石打制石器,進而磨製石器,邁出了艱難緩慢的第一步,度過了300萬年以上的漫長歲月。所以,石器是原始社會開採利用地球上岩石的重要成就之一,玉器則是在石器的基礎上產生發展起來的。

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便從自然界中採取岩石,打制各種比較粗糙的石器,以作為進行抵禦外部侵犯時的工具和捕魚、狩獵等活動。所以說,早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就已開始利用天然岩石,特別是其晚期原始粗糙工藝品的出現,標誌著中華民族玉石雕刻的萌芽。

我國是人類古文明發詳地之一,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舊石器時代的南陽市「南召猿人」遺址可以看出,遠在四、五十萬年前,遠古人類就在處於南北過渡帶的南陽這塊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打製的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本地區的山麓岩石、河灘礫石等。並對美觀的水晶、蛋白石等已開始利用。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從興隆窪文化墓葬中出土的白玉?,其工藝雖有一定的原始性,但有較好工藝水平,可見其並非最原始的玉器,其源頭還可向前追溯,並且出現了原始工藝品如石珠、石墜等裝飾品,表明那時的人類初步懂得了玉器的選材、雕刻、研磨等工藝方法。

新石器時代,玉器製作有了較大的發展,從發掘的3000多處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的大量寶玉石有玉瓊、玉璧等禮器說明,此期已擺脫了早期以玉製生產工具、裝飾品為主以及製作粗糙的特點,並在玉料利用方面較廣,主要有螢石、蛋白石、燧石、瑪瑙、碧玉、藍田玉、綠松石、軟玉、岫玉、獨山玉、滑石、壽山石、大理石、花崗石等。例如,1958年獨山附近南陽市臥龍區黃山遺址中發掘出了距今約6000年的獨山玉鏟、獨山玉鑿、獨山玉璜、獨山玉簪等物。獨山玉鏟長 15.5?,寬10.2?,為綠白獨山玉,一面沁色較深為黃色。玉鏟上部有一穿孔,孔洞極圓,可見當時琢玉之高超,此玉鏟現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1976 年文物普查時,在鎮平縣城郊鄉王莊村發現新石器時代帶孔獨山玉鏟一件,此玉鏟長26.5?、上寬5.7?、下寬8.5?,最厚1.0?,上部有圓孔,下有弧形刃,弧長10?,刃處僅厚0.3?。此鏟現保存南陽市文物所。另外,在新野縣鳳凰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中也出土了二件獨山玉鏟,時代為仰韶文化中期。一件長18?、寬11.3?、厚0.7?,另一件長17.5?、寬13.3?、厚1.0?,兩件玉鏟均為黑花獨玉。這些出土的古玉器說明,早在6000年前這裡勤勞智慧的先人就開始利用獨山玉了,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已經對玉料選擇、切割、鑽孔等有嚴格要求,初步創造了制玉技術與工藝。晚期紅山文化玉龍和良諸文化玉器,代表了中國史前玉器製作的最高成就,南陽黃山遺址中出土的獨山玉裝飾品雕刻就非常精緻,且具有一定的風格。

雖然新石器時代的生產和生活工具仍以石器為主,但玉器也逐漸增多,尚不乏裝飾品、藝術品。從南陽黃山遺址中出土的獨山玉工藝品看,按其形制、用途等,可分為三類,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發展方向和工藝水平。1實用玉器,即生產工具類,如獨山玉鏟,被稱為「南陽第一(玉)鏟」。2禮儀玉器,如獨山玉璜等。璜的外形象璧的一半,有「半璧為璜」之稱。古人在朝聘、祭祀、喪葬時用作禮器,也可作裝飾品。摯虞的《思游賦》稱:「戴明月之高冠兮,綴有白之明璜」。這說明,原始人已把玉器視為高尚的器物。3飾用玉器,如獨山玉簪等。簪多用玉石製成,種類很多,外形別緻多姿,上面多有起伏的花紋,說明原始先人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

獨山玉鏟、璜、簪等器物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古玉業在新石器時代脫離了單純的實用傳統,進而到了觀賞飾用階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因此,有學者將新石器時代和中晚期稱之為「玉器時代」。

二、奴隸制社會

    隨著新石器時代的結束,進入奴隸制社會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和玉器製作,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玉成了至高無上和人格化之物,「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君子比德於玉」,玉業得到了蓬勃發展,形成了自紅山文化以來的第二個高峰。夏、商以及西周、春秋、戰國,是獨山玉業輝煌的時代,連同青銅器、甲骨文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的歷史已結束野蠻時代,進入了文明社會。

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是由石器時代走向銅器的時代。夏代的獨山玉有了很大發展,此時的玉業既重佩飾又講實用,具有相當高的工藝及技術水平。夏代及早商出土的文化遺址主要分佈在河南西部、湖北中北部、山西南部,出土的玉器有玉刀、玉戈、玉璋、玉琮、玉圭、玉璧、玉臂環、玉梳、玉管、玉鏃、玉鉞等。1975年3月,鎮平縣城東北三里處的安古城出土了兩枚帶孔玉鏟,經有關專家鑒定,屬夏王朝前的作品,夏王朝前的五帝時代,楚氏族就開始在伏牛山一代活動,由於遭受中原部落的征討,他們多次從方城山到楚山一帶集體往返遷徙。這兩枚帶孔玉鏟,很可能是楚人遺落的最早的玉雕。從方城山到楚山,途經南陽的獨山,再到遠古鎮平,而這兩枚玉鏟正是用的獨山玉料。湖北黃陂葉店盤龍城遺址(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4世紀)出土了戈、笄等玉器,其中一件玉戈是用獨山玉製成的。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了一件獨山玉玉戈,通長30.2?,緣寬6.6∼6.9?,厚0.5∼0.7?,每面刃中有凸稜,刃峰交界處呈弧形隆起,是典型的玉兵器。

湯滅夏之後,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歷經約600年,商朝後期,奴隸制文明高度發展,標誌著這一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當成熟和青銅冶煉技術的相當進步。因而商代玉雕業和石雕業大為發展,且具有三大特點:利用玉石品種多,雕琢的工藝精,玉器由實用型轉變為權力和玩賞型。所用的玉石種類有孔雀石、綠松石、昆山玉、岫玉、獨山玉、大理石等。商代古玉業的成就很高,以眾多玉器著稱。出土的商代前期戈、刀等玉器,顯示了當時的開料,琢磨、鑽孔、拋光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使玉器製作跨上了新的台階。

商代已知最著名的有大量玉器出土之地是位於河南安陽小屯村及其周圍的殷墟。1976年發掘的5號墓即婦好墓,出土玉器達755件,為殷墟歷來出土玉器最多最好者。在玉器作坊遺址中出土的玉器質量也較好,同時還有玉材原料,半成品等。

婦好墓出土玉器的形制有琮、璧、璜、瑗等禮器;人像、頭像;象、虎、熊、牛、馬、羊、猴、兔、鷹、鶴、號、鴿、蟬、蛙、魚等禽獸;飛鳥、蟲魚類;龍、鳳等。對其40餘件鑒定表明,少數與河南獨山玉接近。玉器大部分色澤晶瑩,據初步統計,以綠色為最多,褐色次之。1982年李濟同志指出,殷墟出土的 7件玉器全為獨山玉。玉器按用途大致可分為禮器、實用工具與用具、裝飾品與藝術品三大類,表明獨山玉在商代已被廣泛採用,並反映了商代玉石雕刻的高度工藝及技術水平,在造型上突出了象徵主義手法,富於想像和裝飾性。

由於獨山玉具有多色的特點,因而商代玉匠們還注意利用一塊玉石上所具有各種顏色的天然色斑??「俏色」,並據此進行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在不同色斑上雕刻出相應的生動活潑的景物,從而使整塊玉石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這就是由商代發明、流傳千秋的「俏色玉雕」。例如,1975年冬在河南安陽小屯村北兩座房基遺址內就出了玉鱉、雙龜、玉螺、玉璜等,有人認為它們的玉質是獨山玉。玉鱉充分利用獨山玉的天然色澤和紋理,保留玉料上固有的墨綠色石皮,使玉鱉的背甲、雙目和足尖為黑色,頭、頸、腹部位以灰白色相襯,使玉鱉的形象生動逼真。這是已知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俏色玉雕,對後代玉器制用具有深遠的影響。南陽市十裡廟商代遺址距獨山玉礦約兩、三公里,這裡也不斷發現小件獨山玉器出土。

南陽市北10公里序山(今稱獨山)下的申城,是西週末年申國遷於此地的遺址。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國日益強大起來,先後向北吞併了漢水流域諸國,呂、申兩國也被楚文一所滅。楚國建立的宛邑,就是現今南陽市的前身,宛之名,即自此而始。當時,楚國為鞏固這個前哨陣地,曾勞師動眾竭力加以經營,宛則成為楚國著名的冶鐵基地之一。由於鐵器工藝技術的進步,為玉雕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南陽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玉器則最為豐富,其中有玉牌、玉笄、玉梳、玉璜、玉璧、玉環、玉?及石偏磬、玉排簫等,雕琢十分精緻。

奴隸社會玉器業的發展、工藝水平的提高與鐵器生產進入生產領域有關。出土的楚玉器內,不少紋飾圖案為細膩的陰刻線,均勻流暢,刀法簡潔有力,與鐵質工具使用有關。

宋應星《天工開物》琢玉法載:「凡玉初剖時,冶鐵為圓盤,以盆水盛沙,足踏圓盤,使轉填沙,逐忽劃斷,後施精巧功夫,得鑌鐵刀者,則為利器者也」。這個記載雖然較晚,而根據當時生產力水平和玉器製作水平分析,可以認為當時的玉器製作已開始使用了「水沙」技術。鎮平石佛寺西北處,古來盛產一種紅沙,可磨玉。「萬戶柴屏內,硃砂磨玉磯」的「砂」,就是指的這種沙,這種沙被鎮平玉雕人使用了幾千年。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發展歷史的重大轉折時期,社會極不安定,諸侯割劇,他們都大力製造青銅器、玉器。此時玉器紋飾複雜,細密婉  、粗獷豪放,在製作技巧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三、封建社會

    自進入封建集權制社會的秦朝起,經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國、宋、元至明清,在近2400年的歷史時期內,全面系統的形成了中國文明史上獨有的玉文化或東方藝術。

(一)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

    秦昭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92年),秦國從楚國手中奪取了宛。當時,宛為南北接壤的中間地帶,又是漢水、長江、淮河三條水路與關中往來的通道,交通便利,商賈雲集,工商業逐年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到西漢時期,南陽不僅有發達的工商業,而且還有寬闊宏偉的城垣。桑弘羊在《鹽鐵論》中說:「宛周齊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加上京都長安,宛則被列為全國五大城市之一。

    東漢時期,宛居京都洛陽之南,號稱「南都」,光武帝劉秀又出生於此都,復被譽為「帝鄉」。據清光緒《新修南陽縣志》記載,東漢時期,宛城以內「王侯將相第宅相望」,工商業也隨之得到了迅速發展。處於鼎盛時期的宛城,與東漢都洛陽並為全國最大的兩個中心城市。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的國家,社會開始繁榮,玉業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秦開創了樹碑立傳之風,石刻事業迅速發展,玉石、彩石及硯石資源得以廣泛開發利用。秦相李斯在他的《諫逐客書》中寫道:「……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耳,阿縞之衣,綿繡之飾;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這裡說的是女子們飾簪是用宛珠鑲製的,還用宛玉製成珠璣耳環珮戴。「宛珠」一謂南陽玉做的珠子,一謂南陽玉工們做的玉珠,「飾後宮,充下臣,娛心意,悅耳目」。

漢代,繼承並發展了這國的琢玉技術,對玉石特別是對獨山玉利用有了更大發展,表明漢代獨山玉業達到了鼎盛時期。就玉器而論,漢代飾用玉器的雕琢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成為一大特色。同時,宮廷玉器在漢代玉業中仍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這不僅包括各種佩玉,而且所有宮廷顯赫處多用玉石裝飾。相傳漢武帝年間用玉最豐,張衡《四愁》詩稱:「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美人贈我琴琅?,何以報之雙玉盤;美人贈我貂??,何以報之明月珠;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全詩以「美人」比賢明的君主和清明的朝政,代表作者的理想,以美人贈我「金錯刀」、「琴琅?」等,比喻自己時刻不忘朝廷君主的恩德;以我欲報之「英瓊瑤」、「雙玉盤」、「明月珠」、「青玉案」,比喻自己向朝廷奉獻治國安邦的忠城和韜略。詩中重章疊詠的表現手法,藉以突出主題,反覆用珠玉詠歎,加重抒情氣氛。同時也表明東漢時期宛城獨山玉的開發,玉雕加工、玉器交易等玉業十分興旺。全詩酣暢淋漓,真切動人,在七言詩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南朝梁陶弘景文云:「好玉,出藍田及日南、南陽。」南陽獨山,成為漢代著名的玉產地。據《漢書》記載,當時獨山稱為「玉山」。現獨山腳下的沙崗店村,相傳在漢代叫「玉街寺」,它是當時加工、銷售獨山玉及其工藝品的地方,後毀於三國戰亂。這裡原是家家采玉,人人雕琢,男采女磨,就地開掘加工,宛城客商往來如梭,非常熱鬧繁榮,治玉之人,達千人之多。東漢大科學家張衡(今南陽市宛城區石橋鎮夏村人)在著名的《南都賦》中記載「於顯樂都,陪京之南,居漢之陽。……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隋珠夜光,銅錫鉛鍇,赤堊流黃,綠碧紫英……,」「以速遠朋,嘉賓是將揖讓而升,宴於藺堂,珍羞琅?,充溢園方,琢雕狎獵,金銀琳琅……」,對獨山玉作了淋漓盡致的描述。可見,在漢代,獨山玉的開採就已具備了相當大的規模,雕刻工藝精湛,杯盤碗盞,圓的、方的、盛上佳餚美味以待遠朋嘉賓。約東漢時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秦漢時期獨山玉還成為藥用礦物,入藥治療多種疾病。

三國、西晉、南北朝,整個中國長期處於分裂割據和南北對峙的局面,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文化事業亦發展遲緩,玉業走入低谷。出土玉器極少,且零星與當時社會混亂、經濟蕭條是分不開的,獨山玉雖被開採利用,但發展記錄不詳,只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有:「南陽有豫山……山上出碧玉」。由於當時人們盛行食玉,認為「玉亦仙藥」,「服玉者,壽如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練丹服食之風影響下,覓玉、食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因而也是影響發展玉業的因素。

東漢時期主要用於壘砌墓葬的畫像石(磚)也是一種頗具價值的石刻藝術。著名的南陽漢畫石,畫像多採用單線陰刻或陽刻技法,內容有官吏出行圖、狩獵圖、戰爭圖、天文圖,還有農業生產、煮鹽鍛鐵、木工紡織、宴飲、百戲、烹飪生等畫面,這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浮雕藝術,是研究我國歷史文化及石刻藝術極為難得的珍品。漢代不但石刻發達,墓碑盛行,而且宮殿、石室、石闕也逐漸興起,如洛陽的白馬寺、嵩山的少林寺和中岳廟,以及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等屬之。它們所用的原料多為石灰岩、白雲巖、白雲質灰巖、大理巖等,其雕刻技藝之精湛世所罕見。

(二)隋唐時期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國家長期分割的局面,至大唐帝國,隨著政治上的統一和經濟的繁榮,在中國古代玉器徘徊近400年之後走出低谷。在玉雕技藝、風格、造型等方面,吸收中亞、西亞文化藝術的精華,製作了與漢代玉器風格不同的具有特色的玉器。給傳統的玉文化增加了新內容,並且玉器從宮廷逐步走向民間。

(三)宋元時期

宋代琢玉技術較前人有了很大提高,並在宮廷中設立了「玉院」。同時,隨著市民階層的擴大,玉器更加成為民間的一種時尚,宋代有雙鶴啣草玉飾件「春山玉」、「秋水玉」等,此時出現大量的仿古玉器在我國古玉器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成吉思汗建立全蒙古政權以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該時代對玉石資源的開採利用非常重視,民間玉業發達,並以鑲嵌金銀而不留痕跡而著稱。南陽獨山玉的開採自漢代至元代一直較盛,玉料還供給「玉院」使用。元世祖忽必列為了大宴群臣,乃命玉雕名匠琢成了盛酒的「 瀆山大玉海」。雕件直徑達135∼182厘米,高70厘米,深55厘米,周長493厘米,呈橢圓形,內空,外璧雕滿了神態自然、栩栩如生的蛟龍、海馬、海豬、海鹿、海犀、海螺、飛魚、青蛙等動物,以及兔首魚身的奇異禽獸。浮沉於波濤洶湧的大海之中,具有神秘感和浪漫主義色彩。玉海以大塊整玉雕成,沉雄博大,氣勢磅礡,重3500?,可貯酒30餘擔,從金至元,跨越兩個朝代,歷時十五年雕刻而成,為世所罕見的巨型玉器和藝術珍品。「瀆山大玉海」玉料為黑、綠、白交織紋斑的玉製成的。其色質與獨山玉極其相近,並推測「瀆山」就是獨山,「瀆山大玉海」應為獨山玉。這是我國歷史上玉器生產中的首件大作品,原放萬壽山廣寒殿內,明萬曆年廣寒殿倒塌,流落到西華山外真武廟內,直到清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發現這一無價之寶,「命以千金易之」,經名匠高手四次修飾,膛內刻乾隆詩三首及序,在北京團城蓋一玉雍 亭放置,至今仍保存在丞光殿前。

(四)明清時期

明代宮廷玉器全面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階段。民間玉雕業發展衰落,無論是原料,還是工藝,都與宮廷有很大差距,但一些小飾件也有工藝較好的。明清時期,北京、揚州、蘇州一直是玉器業最興旺的都市。明代最著名的玉匠是陸子岡,他是我國少有的能夠以作品和藝人相聯繫的琢玉名家。他所開創的「子岡牌」工藝至今在南陽仍有藝人創作玉器新款獻世。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玉器的第三個高峰,集中華幾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器製作不但繼承發展了線刻浮雕、圓雕等技法,並與新的繪畫、雕塑工藝結合,且吸收西亞和西洋的工藝成就,製作出了中國古代玉器的最高水平。

清王朝在取代明王朝的統治地位以後,為了便於控制南部疆土,在沿用明代遺制的基礎上,曾大力闢建驛道,整飾驛站。驛道的開闢,使南陽的經濟得到了恢復,地方工商業及家庭生產也開始活躍起來。由於陸路的暢通,與驛站近在咫尺的南關白河碼頭,一躍而成為水陸交通的連接點,南船北馬,盛況空前。順江河而來的船隻在這裡聚集,千帆百舸在這裡裝卸,四方客商在這裡成交,使沉寂多年的古宛城又呈現出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

清代對玉石礦產的認識和開發利用較之明代有了更大的發展,南陽獨山玉開採仍興而不衰;工藝日趨進步,玉器品種更為繁雜;玉匠名師,巧奪天工,超越百代。清朝光緒記載:「予山產玉……北居之民,多治玉為生」。這說明當時南陽獨山玉的采磨十分繁榮,琢磨的手鐲、玉釧、玉簪等裝飾品,工藝精細,暢銷國內外。

《鎮平縣志》記載:「早在宋元時代,玉雕工藝正由北京、蘇州等地傳入,鎮平玉雕接受了北京、蘇州南北兩種風格,明顯的提高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到了明清時期,鎮平的玉雕產品,大多都乘船南下,由鄧州白汲灘轉送武漢銷往海外。

四、民國時期

民國年間,玉器加工業穩定發展,在南陽城內長春街、察院街、小西關一帶店舖林立。較著名的有大發大、興盛德、王合發、琳?閣、永遠聚等地域,由南陽擴大到鎮平、石佛寺及其他地區。

民國4年在袁世凱即將稱帝時,南陽鎮守就徵集玉雕工匠數十人,用兩個月的時間趕製一整套精品獨山玉雕宴席餐具,向袁獻禮。竅國大盜袁世凱病死,他又命鎮平名雕家仵永甲用獨山玉琢製童男童女、香爐、化錢爐、元寶、獅子、龍、鳳等一大批祭祀器及隨葬品貢奉。兩批玉器造型精靈,被奉為一時之佳品,抗戰初期玉雕業持續發展,形成人物、花卉、鳥獸、器皿、裝飾品五大類多系列產品。民國十六年,王明甫委託了張學謙,領印度商人到石佛寺賀營村仵永甲家中,買走了獨玉觀音、羅漢、濟公、龍錢、鳳錢、玉掛、如意鉤等玉貨。1947年國民黨十六軍軍長劉汝明生日,營長以上軍官集資為其慶壽,命玉器名匠鄧玉岱用獨山玉製玉鼎一座,價值達五千多銀元。看來,古往今來,獨山玉及其工藝品為中外所重視。現今,獨山上還保留著前人采玉的近1000個老坑,可見歷代開採加工之盛。

五、現 代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突飛猛進,玉業和獨山玉得到了空前發展及廣泛利用,玉器琢工精巧,風格迥異,被國際友人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

無論是對獨山玉礦區的普查、詳查,玉石開採還是獨山玉工藝品雕刻藝術的百花齊放,玉雕業商貿業在全國寶玉石行業中都有著非常生要的地位,並且是全國寶玉石協會行業的發源地。

1、獨山玉礦    1958年,國家成立了南陽市獨山玉礦開採獨山玉。為查明資源,1965年河南省第19地質隊,對獨山玉礦進行了初步普查,提供了較為系統的地質資料。 1979年底,在全國寶玉石學習交流會的推動下,河南省地質調查四隊組成了寶玉石普查分隊,於1980年3月至1983年10月,開展獨山玉礦區地質詳查工作,基本上查明了獨山玉礦遠景,證實為一大型玉礦床。伴生的優質石料亦具有大型規模。提交玉石儲量20378噸。特別是見礦鑽孔,深部和東部玉礦帶遠景儲量初略估計為20萬噸,且礦帶外圍玉礦遠景亦非常可觀。在此基礎上1985年又向省局提交補充詳查報告,提交獨山西南坡玉石遠景儲量280547噸,其中侵蝕基準面(123M)以上112219噸;東北坡玉石遠景儲量420079噸,其中侵蝕基準面以上189369噸。整個獨山礦區玉石遠景儲量 699372噸,其中侵蝕基準面以上301588噸。根據探明的C+D級儲量,按玉礦現有開採水平(年開採量100∼150噸),可開採百年以上,按估算的地質儲量30餘萬噸計算,可供開採千年以上。實為我國獨有的大型優質玉礦基地。

2、區內其它寶玉石資源    目前南陽共發現寶玉石礦產地100餘處34種,其中寶石產地33處,玉石產地24處,觀賞石產地25處,彩石產地25處,硯石產地兩處。獨山玉、虎睛石為我國獨有的礦種,墨綠玉、重陽玉、雙山玉、松嶺翠、回龍玉、仙主玉、黃石硯為南陽特有的玉礦種,此外,紫晶、茶晶、水晶、蛋白石、玉髓、瑪瑙、水鎂石、工藝螢石、琥珀、綠柱石、紅柱石、石榴石、綠松石等寶玉石礦產都有一定的規模和前景。具有工藝美術價值的大理石12處,總計儲量26127.7萬噸,南陽寶玉石資源可謂是得天獨厚!

3、寶玉石學會成立與學術交流    1980年1月,地質部在南陽市召開了首次全國寶石地質學習交流會。1983年10月27∼28日,南陽寶玉石學會在我國「玉石之鄉」??南陽召開成立大會,由李勁松任理事長,孟憲松任秘書長。這是我國有史以來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寶玉石學會,它標誌著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寶玉石事業在南陽率先掀起了興業的大旗。 1986年10月,南陽寶玉石學會在南陽市召開了「全國第一屆寶玉石學術交流會」,有25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多人參加了這次我國寶玉石科學研究史上的一次盛會。會上收到學術論文69篇,其中對獨山玉的研究論文10餘篇,並重點探討了獨山玉開發歷史、礦物學特徵、礦床成因、雕刻工藝等問題。經與會代表提議和全體代表的一致通過,成立了「中國寶玉石研究聯誼會」籌備組,由李勁松任秘書長。1988年10月,中國寶玉石研究聯誼會、河南省地質學會寶玉石專業委員會和南陽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南陽寶玉石學會聯合在南陽市召開了「全國第二屆寶玉石學術交流暨產品展銷會」,大會收到了學術論文95篇,有59個廠家的 1000多個品種,15400多件寶玉石工藝品參加了展銷。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台灣、緬甸的641名代表在會上交流了學術成果、工作經驗,展銷了產品。同時,代表們還深入獨山玉礦坑道參觀,並到南陽市玉器廠及鎮平縣玉器廠等地鑒賞色彩艷麗、玲瓏剔透的獨山玉等玉雕工藝品。在此次大會的推動下,李勁松、孟憲松會同國內許多寶玉石屆專家歷經三年的籌備,終於1991年初在北京成立了中國寶玉石協會。

4、寶玉石人才培養    要發展南陽寶玉石業關鍵在於要有大量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寶玉石科技人才。這方面,南陽理工學院率先開辦了寶玉石專業,以培養中高級寶玉石人才。南陽師範學院地理繫在本專科教育中開設了《寶玉石鑒賞》一課,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宣傳南陽玉雕業的成就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5、獨山玉器獲獎    建國以來,獨山玉的產量、質量均超過歷史最高水平,琢磨工藝、技巧日臻完美精湛。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以獨山玉為主的南陽玉雕業方興未艾,各類產品暢銷世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曾四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1956年,天津口岸派技術員到鎮平以現款收購玉器,為共和國辦理玉器出口業務,由此發現了鎮平玉雕的藝術潛力,為了以鎮平玉雕開拓國際貿易,為共和國賺外匯,國家在技術、資金、資料等方面,都給予鎮平大力扶持。1958年8月31日,鎮平創建了國營鎮平縣玉器廠,技術骨幹從石佛寺公社調入,幹部職工工資由縣財政全額供給。爾後,在石佛寺、晁陂、高丘等地組辦了公社玉器廠。從1959年起,天津口岸派技術人員收貨物,通過縣外貿進行結算。

進入七十年代,南陽玉雕業又開始興旺起來,南陽市玉器一廠、二廠、三廠、四廠、七廠及鎮平縣玉器廠、石佛寺玉器廠、晁陂玉器廠等的玉雕作品大量推出,獨玉精品玉雕屢屢獲獎。

1975年,縣玉器廠生產和獨玉寫實作品「銀球傳友誼」,以其色彩搭配新穎,人物感情豐富、動態性強,被輕工業部確定為赴美產品。1978年,創新作品「雙層轉動花薰」,為鎮平玉雕開創了新思路;縣玉器廠仵應文製作的「九龍花薰」,以其工藝精巧,造型壯觀,被國家視為珍品,如今仍陳列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河南廳。

八十年代,南陽玉雕立足於出口創匯,實行了生產責任制,加強了技術研究,努力提高藝術品位,努力在高、精、尖和新、奇特上下功夫,使產品贏得了較高的讚譽。鎮平縣玉器廠和石佛寺玉器廠的產品,歷次在全國和省玉器評比中,皆名列前茅。如1981年,天津口岸組織的六省一市玉雕工藝評比,鎮平縣榮獲第一名,1985年5月,在河南省玉雕質量評比中,全省獲得產品22件,鎮平縣占50%。1989年鎮平縣石佛寺玉器廠的獨玉「姜子牙封神」、「萬里長城」獲輕工部百花獎一等獎。「萬里長城」現保存在人民大會堂。

南陽獨玉「牡丹仙子」雙層轉動花薰,由縣玉器廠製作,它以「牡丹仙子」的神話傳說為題材,講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基底部為牡丹根基,中部是牡丹花葉,上部是雍容華貴的牡丹花叢,周圍是四位樂仙,手持樂器,四位舞女手托鮮花;在樂仙優美動聽的彈奏聲中,舞女蹁蹁,迎接牡丹仙子輕盈而來。該產品經口岸驗收,在全省玉雕質量評比中,以98.9分的評分獲取同類產品第一名。

尋找與您的有緣水晶,歡迎到>>>這裡<<<以優惠價選購水晶,數千件晶品任君挑選,質量有口皆碑。

上一篇:黃興維:創新品牌限量開採 開發保護獨山玉
下一篇:獨山玉的鑒別應重外觀、曉性質、知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