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玉文化的傳承上,紅山文化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玉器文化的鼻祖,它因發現於內蒙古赤峰紅山而得名,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其內涵十分豐富。在這一時期,我國上古先民們的手工業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制玉工藝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從而衍生出了中華古玉文化的開端。
為了更深地瞭解紅山文化的內涵與歷史傳承,筆者走訪了紅山古玉研究專家、中華龍根源遠古玉石器博物館名譽館長劉景玉先生。劉景玉先生早年畢業於遼寧大學歷史系,已經從事考古、玉器鑒定長達三十年,過去的幾十年,深入內蒙古、遼寧等地考古數十次,對紅山文化有著很深的獨到見解。
劉景玉說:「歷史之久遠、數量之巨大、文化之厚重是紅山玉器所以重要的三個原因。在以往,很多所謂的專家因對紅山玉器的一知半解而做出的論斷誤導了很多研究者和收藏者。」
首先,紅山文化是中國高古玉文化的鼻祖。在紅山文化被發現之前,史學界及考古界一直認為中華民族的起源是新石器時代的夏商周時期,隨著紅山大批玉器的出土,已經證明中華文明超過五千年,甚至達到萬年之久,而紅山文化則成了這一論斷必不可少的佐證。
本世紀初,眾多考古學家和中外古玉研究專家於上海召開古玉器專家研討會,經過對紅山文化的認真考證,正式認定中華文明的歷史已經超過一萬年,從而將中華文明追溯到萬年之久,這對於中國的歷史斷代具有重要的意義。
其次,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數量非常龐大。在古玉研究領域,有一部分專家曾經認為,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目前的存量不足300件,劉景玉將這一論斷直斥為謬論。隨之,劉景玉舉出了一系列的事例與數據。
「在紅山文化的中心內蒙古赤峰敖漢旗一帶,近年來已經發現墓穴500餘處,每處墓穴平均發掘出幾百件以上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僅僅在遼寧瀋陽龍根源遠古玉石器博物館就藏有紅山文化玉器15000餘件。」
從夏朝至今的4000餘年,已知所流傳的紅山玉器已達4000件之多,當海內外的專家經過論證確認紅山文化達上萬年之後,數量豈止300件?對此,劉景玉言之鑿鑿。
此外,紅山玉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氣息,是研究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依據。紅山文化跨越了新時期時代與舊石器時代,當時的磨製工藝已經非常先進。隨著一批批紅山時期墓葬的發現,大批紅山玉器相繼出土。其中,從紅山文化時期墓穴出土的玉豬龍已經惟妙惟肖,頗具神韻:豬龍肥首大耳,圓睜怒目,額頭前傾,夾雜有多道皺紋,口微張,獠牙外露,背部捲曲如環,是豬首龍身相結合的形態。在當時,這類玉器已經不僅僅是佩飾,已經開始成為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祀禮器,是中華民族最原始圖騰的生動再現。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還讓中華民族尋找到了作為龍的傳人的最古例證。龍的起源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歷代帝王都以龍自居,先民們也都以炎黃子孫、龍之傳人而自豪不已。但是,對於龍的起源卻一知半解。上世紀80年代初,紅山文化玉雕龍開始被確認時,有專家稱龍起源於遼河流域,進而掀起了一股尋找龍源熱。
2000年9月,全國玉龍文化節學術研討會於遼寧阜新召開,會上包括劉景玉在內的專家一致公認:紅山文化查海遺址發現的龍形堆石,是目前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龍。這次專家的論斷是在對遺址的碳十四年代測定和樹年輪校正的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做出的。經過科學的論證,專家們將中華民族的龍文化從之前商代的3000多年進而延伸到了5000年乃至上萬年,遠早於傳說中的炎黃時期。
在紅山文化時期,已經開始出現類似於後來諸侯的方國,方國文化代代流傳,這種傳承的信物便是龍文化。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皇帝埋葬於喬山,後駕飛龍升天,而傳說中的飛龍,便是人們對紅山龍的最早記憶。
具體地說,紅山文化的中心也是方國的中心,後經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直至封建王朝的最後,在這個傳承的漫長過程中,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圖騰。
紅山文化的歷史是當今對遠古時期研究的重要史料。紅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決定對它的研究不能一蹴而就,憑空地妄加論斷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劉景玉還表示,對紅山文化的研究還將繼續開展下去,紅山文化也將隨著對其的研究而進一步為世人所知,這關乎中華民族文明的歷史回溯和玉器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