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文章

買翡翠躲開四大陷阱

[日期:2010-02-21] 閱讀:

翡翠手鐲

  文女士在一家珠寶專櫃看中了一件標價34萬8千元的翡翠手鐲,和售貨員商量價錢的時候,對方說「如果錢直接交給櫃檯,3萬元就可以了」,這下,文女士反倒不敢買了。這翡翠鐲究竟值多少錢啊?
  
  要說如今什麼商品最讓人覺得沒譜?恐怕就是翡翠了。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這個「無價」指的就是此類商品品質的鑒定和賣價的制訂很難準確把握。珠寶市場動輒打折,連消費者都已經見怪不怪了。如今,八九折只能算毛毛雨,最狠的能低到一二折。據調查,目前只有1.3%的被調查者瞭解翡翠A、B、C的等級和真假之分。而國內市場有關翡翠的等級至今尚無一個明確的劃分標準,導致不少商家標價亂哄哄,鑒定證書滿天飛。
  
  據業內人士爆料,目前翡翠市場主要存在4大陷阱,消費者須仔細留意。
  
  一、以次充好。此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將B貨、C貨、D貨翡翠冒充A貨翡翠。據瞭解,所謂A貨翡翠是用無雜質的翡翠原料直接打磨而成的純天然翡翠製品,是真正意義上的翡翠。而所謂的B貨則經過了雜質漂洗,將天然翡翠經過強酸浸泡後充膠處理而成,此種方式可以除掉翡翠內部的雜質並可以提高其透明度。但時間一長會出現膠的老化現象,從而使翡翠表面變得黃而干,透明度下降。C貨除漂洗雜質外,還進行了人工染色。D貨是一種鍍有色膜的翡翠,材質也是天然的,但表面的這層有色膜時間長了也會老化、脫落。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專家指出,正常的翡翠生產只是對翡翠進行切磨、拋光、雕琢等處理。這些處理方法都屬於正常的加工方法。一旦經過強酸處理,漂白填充處理以及染色以後,就不屬於純天然寶石了,也沒有了保值和增值的作用,只是一種裝飾品。
  
  二、以假充真。最常見的是染色石英石冒充翡翠。染色石英石俗稱馬來西亞玉、馬來玉、馬玉,由於顏色像翠綠,是仿翡翠的常用品。還有染色蛇紋石玉(岫玉)冒充「血絲玉」。據說最開始用的染料居然是紅墨水。另外還有用玻璃仿白玉(軟玉)、瑪瑙。
  
  三、定名混亂。有的把白色或黃色的大理石稱做白玉、黃玉,把綠色的玉石統稱為翠玉,極易與翡翠相混。
  
  四、價格陷阱。一些商家利用投資者喜歡「砍價」的心理,標出天價,然後隨便購買者砍價,想砍多少砍多少,只要不低於成本價。因此大多數時候商家表面上叫苦連天,心裡卻暗暗高興。消協就曾接到過一起投訴,一位顧客在旅遊景點買的翡翠手鐲,標價25000元,他花了2000元買來,可據專家估算,這種料子的翡翠手鐲正常標價應該不到1000元。

尋找與您的有緣水晶,歡迎到>>>這裡<<<以優惠價選購水晶,數千件晶品任君挑選,質量有口皆碑。

上一篇:怎樣選購翡翠掛件?
下一篇: